TCP/IP
TCP/IP 的起源歷史 早期的電腦﹐並非如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個人 PC 那樣細小﹔ 它們大都是以一個集中的中央運算系統﹐用一定的線路與終端系統(輸入輸出設備)連接起來。這樣的一個連接系統﹐就是網路的最初出現形式。 各個網路都使用自己的一套規則協定﹐可以說是相互獨立的。 在 1969 年﹐為美蘇冷戰期間﹐ 美國政府機構試圖發展出一套機制﹐用來連接各個離散的網路系統﹐以應付戰爭危機的需求。 這個計劃﹐就是由美國國防部委託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發展的 ARPANET 網路系統﹐研究當部份電腦網路遭到工具而癱瘓後﹐是否能夠透過其他未癱瘓的線路來傳送資料。 ARPANET 的構想和原理﹐除了研發出一套可靠的資料通訊技術外﹐還同時要兼顧跨平臺作業。 後來﹐ARPANET 的實驗非常成功﹐從而奠定了今日的網際網路模式﹐ 它包括了一組電腦通訊細節的網路標準﹐以及一組用來連接網路和選擇網路交通路徑的協定﹐就是大名鼎鼎的 TCP/IP 網際網路協定。 時至 1983 年﹐美國國防部下令用於連接長距離的網路的電話都必須適應 TCP/IP﹐ 同時 Defense Communication Agency (DCA) 將 ARPANET (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)分成兩個獨立的網路﹕一個用於研究用途﹐依然叫做 ARPANET﹔ 另一個用於軍事通訊﹐則稱為 MILNET (Military Network)。 ARPA 後來發展出一個便宜版本﹐以鼓勵大學和研究人員來採用它的協定﹐ 其時正適逢大部份大學電腦學係的 UNIX 系統需要連接它們的區域網路。 由於 UNIX 系統上面研究出來的許多抽象概念與 TCP/IP 的特性有非常高度的吻合﹐ 再加上設計上的公開性﹐而導致其它組織也紛紛使用 TCP/IP 協定。 從 1985 年開始﹐TCP/IP 網路迅速擴展至美國﹑歐洲好幾百個大學﹑政府機構﹑研究實驗室。 它的發展大大超過了人們的預期﹐而且每年以超過 15% 的速度成長﹐到了 1994 年﹐ 使用 TCP/IP 協定的電腦已經超過三百萬台之多。 及後數年﹐由於 Internet 的爆炸性成長﹐ TCP/IP 協定已經成為無人...